初夏的黄栗树水库,蓝天白云映照着宽阔的水面,水体显得更加清澈明净,漫山遍野的黄栗树,与远处山地丘陵连城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,空气中透着绿意和清新,这里的山水携手草木,共同构筑长江三角区一块绿色生态屏障。
(黄栗树水)
很难想象,十多年前,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——湖区周围布养殖场、湖边饭店和生活居民、矿山采石场、湖中采砂船等作业,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库区环境不堪重负,周边居民更是深受其扰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为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,全椒县坚持系统治理、铁腕治理,通过持续攻坚,从拆除库区周边采石头矿、养殖场,到清理采沙船,再到清除库区捕捞、垂钓平台……,每项举措、每次行动,都彰显着 “脱胎换骨、全面治理”的决心。
黄栗树水源地治理,只是全椒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,全椒通过主动寻求环境、经济、社会效益的最大‘公约数’、多点发力,精准施策,推动全椒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并进,除了各大水源地治理,全椒还对城市污水、村镇黑臭水体、城区大气污染等进行深入监管与整治。
5月19日,中央和省市20多家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全椒,在实地采访中感受全椒近几年来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,品读全椒环境治理文章,也领略到背后的谋篇布局。
加强水体综合治理和水源地保护
黄栗树水库位于全椒西20公里,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,也是南京都市圈内最大的淡水湖泊,目前担负着灌溉、防洪、调节任务,更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,水源地环境关系到百姓的饮用水安全。
针对黄栗树库区水源地环境保护,狠抓源头问题清理整治,先后取缔了2个非法矿山采石场,取缔了保护区内养殖场46家,取缔经营性燃油汽艇和吸砂船46条、拆除40座钓鱼平台,拆除水源地155户居民,同时周岗街道建设了45个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,保护区内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完成85%,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,建设黄栗树水库事故应急池工程,更新完善130余块饮用水保护宣传牌、设立隔离防护设施约9.6km,有效防范了水源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。
黄栗树水库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站
据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杨仁义介绍,通过全面整顿治理,全椒县滁河陈浅、滁河西赵、襄河化肥厂3个国控断面以及黄栗树水库、赵店水库2个省控断面年度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考核要求,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%。
强化环境网格化监管
为进一步持科学治霾、精准治污,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,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严格落实“双随机 一公开”检查机制,在城区和开发区周边、建设工地、重要道路、餐饮集聚区等重点范围内建设了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管控系统,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变化,同时对全县30家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,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,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。
据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王成介绍,通过治理,全椒县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,全县PM2.5平均浓度下降至28.3微克/立方米,创历史最优,降幅全市排名第一;优良天数比例为86.6%,全市排名均第一;2023年截止目前,全县PM2.5均值浓度和优良比例,全市均排名第一。
狠抓城市污水、黑臭水体治理
为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全椒县坚持狠抓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,通过控源截污、清淤疏浚、生态修复、末端应急治理等措施,进一步压实责任:达园工程,对周边雨污水全部进行截流,打造达心湖水域面积约20亩;老赵店河景观提升工程;消除老赵店河下游段黑臭现象,同时水生态环境得到提升;古襄河截污升级改造、古襄河景观提升工程,将有效提升古襄河水质;古河镇西河湾黑臭水体治理,原先的臭水塘变成了如今的景观塘,重现了“一湾活水抱村流”的昔日风光;东张村生活污水采用雨污分流体制,建设污水主管道346m,污水支管管道562m,污水检查井250座。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。
据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施大芳介绍,截至目前,以污染源头管控为根本点,完成了6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共建设污水处理站点73个,建设三级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6处,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了31.95%,超前完成十四五上级下达的目标,周边居民幸福感、满意度大大提升。
绿水绕青山,美景连城乡,漫步在全椒城市公园或乡间田园,记者看到,处处是享受大自然美景的人群,他们漫步骑行、休闲旅游,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,共同构成全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。生态环境的改善,让老百姓体会到了满满的获得感。(扬子晚报 毛卫昌)
关键词:
